第(3/3)页 都是商人,郑盼儿是正儿八经的商户出身,比三叔更加能说会道。 可以说只要郑盼儿自己不想说,什么秘密他都别想撬出来。 李牧承的三叔还真就是出门去询问有没有人认识一位姓郑的姑娘去了。 镇上人口虽然也不算少,可隔三差五碰面的也都能混个脸熟。 李老三和另外两个账房先生轮流站在柜台里收钱,认识的人自然不会少。 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整个镇上就没有一户姓郑的人家。倒是那家最近特别火的绣坊少东家姓郑,恰好也是个姑娘家。 李老三决定去碰碰运气。 原本郑盼儿是不打算在绣坊里忙活的,奈何回到自己的房间后越想越不对劲。 别的诗也就算了,那最后一首诗还专门给四季酒楼做了宣传。 李牧承那臭小子还真是满嘴跑火车,就算他大伯有才华,还能提前预判到诗会的内容和举办地点吗? 郑盼儿突然想到李牧承开玩笑似的那句话,他说那些诗都是他创作的。 嘶……难道那些诗真的是李牧承者一个五岁小孩儿写的? 一想到这里,郑盼儿便坐不住了。果断起身走出了房间,直奔绣坊大门外。 看着光秃秃的门边,郑盼儿摩挲着下巴,眼里闪过一道光芒。 她想通了! 等到李牧承下次再过来,自己非要让他提笔写一副对联,试试看他还有没有再写出其他诗词的能力。 要是这小子还能写出来,就证实之前那几首诗肯定都是他写的。 要真是如此,自己就是遇见了一个神童啊! 如此才华,将来必定能名动大乾。 等到那个时候,自己的绣坊楹联是神童亲提,绣坊的名气也能一并打响,未必就比那四季酒楼差! 李老三刚走到绣坊门口,就看到了一个身姿纤细的姑娘在盯着绣坊门口频频点头。 又见那女子微微提起裙摆,笑意盈盈的小跑进绣坊之中,连忙快步跟了进去。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