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只要买好吃的,那肯定是要用钱的。这不?提到花钱,一大家子人难得一致的全都一声不吭了。 为了供大伯读书,家里的条件越发差了。 平日里作为壮劳力的爹一天最多也只能吃两顿饭,还得是在农忙的时候。 连带着老两口也全都是饥一顿饱一顿的,哪还有闲钱用来喂胖二丫。 这时李老头咳了咳,看向坐在一旁笑眯眯的儿子道:“老三啊。” “爹,您有啥事要吩咐?” “你是酒楼里的账房先生,酒楼经常出门采买,想来价格也会比普通人家单独买要便宜得多。从明儿起让酒楼采买的伙计帮忙,每天捎一些便宜的大骨头、猪肺猪肠一类的回来给你二侄女补补身体。” 又看向一边面色不善的老太太,“老婆子,给老三拿一百个铜板。” 李牧承冷眼旁观,三叔有些迟疑并没有说话。 三婶的脸色变化太快,都能开染坊了,一会青一会白一会黑的。 李牧承默默在心底回忆了一下上次和老爹去集市时的物价。 大骨头比起肉来是便宜不少,可补身体总不能只要骨头棒,上面没有任何肉。 带点肉的大骨头,一百个铜板顶多够买四次。 要把自家姐姐养胖,这一百个铜板的购买力明显不足。 李牧承懂了,这无良爷奶是连三叔一家也算计上了。 很显然,三房两口子也想到了这一点。 可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平日里在他们手里抠银子供大哥读书也就算了,毕竟家里有个读书人,说出去也十分体面。 尽管老大屡试不中,但对于老三媳妇的商户娘家来说,也算是一种希望。 毕竟商人地位低下,若是没有个当官的护着,很难把生意做大做强。 万一李家老大哪一年突然走运,还真就考中了呢? 秀才虽然不一定能当官,但至少也能找个私塾当先生教书育人了。 只要手底下能培养出一些读书人,尊师重道的读书人一定会想办法报答恩师。 到那个时候,他们三房再和老大一家算一算这些年的付出。老大就算是为了脸面和读书人的风骨,这个恩他也得报。 可只给一百个铜板就想让自家帮忙给老二家的死丫头片子买大骨头?这话怎么说出口的? 李老三状似随意的接过铜板,面上依然笑呵呵的,谁也看不透他内心的真实想法。 “行,这事儿包在我身上,爹放心,儿子一定把这事儿给您办得妥妥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