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汤和不确定道:“陛下的意思,殿下是想在地方给我们这些武将立碑立传?让地方百姓知道我们这些武将的事迹?借此来宣扬我大明的军威跟激励百姓入伍之心?” 朱元璋叹气道:“咱也不清楚,可能是吧。” “这都是老大搞出来的,咱又说不过,就只能由他了。” “这小子还挺不服气,还总是在那一个劲说,就算大明武将再厉害,也需要宣传,要是没人宣传,再厉害也没人知道,他就这样抱怨咱,觉得咱对武将不厚道,咱对你们不好。” “咱就纳了闷了,咱对咱这帮老兄弟,不薄吧?” “要官给官,要钱给钱,什么赐婚、授爵,咱也一个不落,结果还被这一阵数落,咱是看明白了,咱这老大是翅膀硬了,不由咱这个爹了。” 朱元璋蹙着眉,半叹气的说着,但眉宇间满是自得。 汤和白了朱元璋一眼。 他哪里听不出朱元璋的好赖话。 分明是在夸。 汤和沉思了一下道:“殿下考虑的很周到,如今北方未平,所以武将还有一些影响力,但随着我大明国力鼎盛,北方必定会不足为惧,而自古以来,话语权都在文人手里,而文人又大多喜欢搬弄是非,久而久之,天下百姓对武将就会生出偏见,到时武将的地位也会随之一降再降。” “朝廷主动宣传,却能极大避免。” “我倒是觉得殿下考虑的很好,陛下说是文武并用,但很多时候就算面子话,根本就没落到实处,我看呐,还是殿下考虑的实在,知道切中要害,我对殿下的主意赞成,要是朝中有人敢反对,臣一定第一时间替殿下说话。” 汤和揶揄了朱元璋两句,对朱标的建议表示了赞同。 文武并用,不能只用在嘴上,还要用实际的行动做支撑,朱标要做的才是实在行动。 而且他不觉得有多少阻力。 现在朝堂本就是武将势大,那些文官算得了什么,李善长也不会在这事上找没趣,不过要是真这么简单,只怕殿下不至于这么急忙将自己召回来了。 汤和暗暗留了一个心眼,他望向朱元璋,半装愣道:“这是好事。” “朝中应该没人敢反对吧?” 第(2/3)页